更新时间:2012-07-13 点击次数:7807次
第一、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输入.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3、确定针头阻塞,药液不滴.挤压有阻力无回血,确定针头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
5、血管痉挛.局部可行热敷、按摩、必要时注入少量0.25%盐酸普鲁卡因,以扩张血管.
第二、滴管内液面过高;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上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的橡胶管.
2、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将输液瓶取下,使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但须保持橡胶管点滴通畅,待滴球内液体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时,再挂回输液架上即能继续点滴.
第三、滴管内液面过低: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2、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3、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
- 上一篇:我公司生产的防撞扶杆型号及其对应的特点
- 下一篇:家用医疗设备日益小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