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全民输液时代的悲哀

  现在医生似乎不会看病了? “十个病一个吊(输液),那个不吊还是挂错号。”好象输液能治疗百病,善良的人们呀!你可知道输液有很大的风险!看着、听着那些接受输液的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我们不禁要反思,是愚昧还是悲哀?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一个医学常识为什么反而会演变为输液泛滥?过度输液危害巨大,面对慎重输液的医学警告,医院里却是“吊瓶林立”的景象。“输液大国、”“抗生素大国、”“感冒药大国,”药品滥用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2004年全球发生的160亿次注射中,中国发生了50亿次,是世界******的“注射大国。”在近日举行的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联组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也表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口,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了8个吊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
  当农历节气进入小寒这个一年中***冷的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也同时进入了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感冒、发烧、打吊瓶,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哪家医院不是如此呢?
  输液,一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惯性选择,正在演化成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人们原本是在追求健康,但是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本身恰恰是在威胁着自己的健康,而且是一个长久的威胁。
  今天,面对人均8瓶这个令人吃惊的数据,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另外一个数据。“在我国,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有6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这通常是因为药品直接进入了血液,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屏障,再加上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诱因导致的。”输液产生的危害应该是一个医疗常识。
  在中国,输液为什么会泛滥成灾?危险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
  原因之一——根深蒂固的愚昧观念:输液“好得快”
  1831年,当英国医生托马斯·拉塔******次尝试着用输血的工具给一位病人输入盐水溶液的时候,这一实验性的治疗方式是为了挽救一位濒死的霍乱病人。直到今天,静脉注射技术不断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两个星期不用取下针头的套管针。但在西方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的“***后的给药方式”。通常来说,只有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才会采用静脉注射这种开放人体静脉通道风险较高的方式。
  只是在中国,不管是上班的、上学的,还是上了年纪家人陪着来的,很多人一进门就要求打点滴,如果医生不同意还会勃然大怒。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输液******的好处就是“好得快,”甚至一些医生也会做出这样的解释。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认为,这种说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因为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方舟子说,“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
  原因之二——根深蒂固的愚昧观念:打点滴比吃药******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也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有患者开始向医生要求,希望用好一点的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吊瓶林立”的景象在医院里越来越普遍。
曾经旅居美国的方舟子表示,自己在美国从没看过像国内这样到处都在输液的场景。他在一篇文章中猜测说:“打点滴在国内的泛滥,应该有文化的因素。患者去医院看病,就想着要尽可能接受******、彻底的治疗,而打点滴看上去要比吃药******、彻底得多。”
原因之三——经济利益的驱使
  不少人推测,经济利益也是如今中国医院里输液泛滥的重要原因。这种被称为“以药养医”的问题正推动着“吊瓶林立”的现状愈演愈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又宁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些医生和医疗机构很少向患者普及“感冒可以不治自愈”这种科学理念,反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度医疗,由此也加深了患者的错误认识。还有个别医生为了争业绩、拿回扣,只能拿患者‘开刀’。
  原因之四——医患关系紧张,医生被迫妥协
  由于固有观念的误区,一些患者主动要求输液治疗,对此一些有责任心的医生会说服病人放弃输液、选择吃药,但结果确实大费口舌无功而退。面对实在太坚持的,医生也会妥协。因为国内的医患关系实在让人不敢想“你也知道,现在这种医疗环境,我们还是会听病人的。”
  方舟子也认同,中国的医生可能无法向美国医生学习,对感冒患者不开药或开点镇痛解热药就打发走。“这不仅会被患者认为是不负责任,万一患者因为感冒并发了更严重的疾病,医生的麻烦就大了。”
  “病人在医院里扎堆儿打点滴,其实是国内不正常的医患关系的一个缩影。”方舟子说。
  原因之五——科普的忽略
  公众的观念误区是在信息不明了的情况逐渐造成的,对此,关职能部门,媒体、社会及整个周边环境是有责任的,对输液所产生的危害做的宣传和科普太少。
  医院的利益,患者的要求,医生的无奈,常识的缺失,尽管存在种种问题和困扰,但是面对健康受到威胁,我们还是要问,医生开处方时能否不要放弃应有的慎重和强硬?******相关职能部门又能否建立起强有力的医疗监管体系?我们的医疗部门******人员,还有社会的其它部门,要整个社会养成一个风气,让我们中国人都能知道聪明地看病,聪明地管理健康,而不是傻乎乎地被误导去干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
只要消化吸收方面没有问题,口服药和输液的效果是相当的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吃药不管用,来医院挂个吊瓶就好了,其实不是这样。任何药品都有自己的代谢规律,口服药一定要按照包装说明按时、按量服用,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很多人在家常常会忘了吃药,在医院输液就会老老实实地按时按量,结果就产生了误解,觉得“输液才好得快。”
  医生举例说:一位急性子的感冒病人,吃了一天药发现没好,就赶来医院,坚持要输液。***后在自己的劝说下,再等了一天就痊愈了。
  任何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痊愈周期。其实,只要消化吸收方面没有问题,口服药和输液的效果是相当的。
  例如,常用于消炎的抗生素莫西沙星的说明书中介绍,莫西沙星口服后“迅速、几乎被完全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总计约91%;另一种抗菌消炎药头孢克洛的说明里也写明,药物代谢动力学证明,该药品口服后“吸收良好”。
在效果相当的情况下,口服药品与注射治疗相比还有一条更加现实的优势,那就是低廉的价格。一盒口服左氟沙星药片,价格是12元,可以吃3天;而同样的药品,静脉注射一天的花费超过100元,3天下来需要近400元,相当于口服药物的30倍。
盲目输液,不仅浪费而且有风险
  静脉注射在感冒发烧等“战场”上,常常被称为“大炮打蚊子,”不仅浪费,而且还有隐藏的风险,可能造成额外的“伤亡。”  
从医学上来讲,静脉注射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它也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
  在药物治疗中,不同的药品都有可能出现一定的副作用。当人们使用口服的药片、胶囊的时候,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这个过程相对比较缓慢,造成的不良反应也相对比较轻。一些可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掉了。
  当人们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时,药物就能够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又快又猛”地造成发烧、皮炎、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休克或者死亡。
  另一些风险潜藏在操作环节。如果输液器具在生产和储藏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输液部位的皮肤没有经过完全消毒,输液的过程还会成为一道桥梁,让病毒、病菌能够轻松进入人体。***严重的时候,这可能会造成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发威胁生命的败血症。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的工作人员曾经介绍说,在中国的某些省份,不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注射的比例达到30%。
  即使完全消毒,输液依然存在着其他风险:如果打点滴时使用的药液浓度过稀或者过浓,就可能在进入人体后,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过多药液,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甚至,如果在针管的药液中混入了气泡或者血凝块,还会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我公司主营:输液架  天轨输液架  医用隔帘  病房隔帘  防撞扶手